WFU

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

[衛教]加護病房待太久也需要復健? 危重症肌病變二三事


危重症肌病變也稱為加護病房性肌病變,是一種伴隨重症發生的肌肉疾患,它主要影響長期入住重症監護病房的患者。


原因:

非常複雜,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病因,是多種不同的因素導致下的結果,跟身體的發炎狀態、長期臥床不動、機械輔助性通氣、重症相關電解質異常和危重症嚴重程度有關。

疾病特徵和診斷:

臨床特徵:危重症肌病變患者通常表現為全身性肌無力以及肌張力降低,無力的情形會涵蓋近端和遠端的肢體肌肉,也包含了軀幹和呼吸肌肉,它的影響通常是對稱的,並可能伴有肌肉萎縮。

電生理診斷:肌電圖是危重症肌病變的重要診斷工具,它有助於區分病變來源是肌源病或是神經源性。 

肌肉切片:可以進行肌肉切片以確認診斷,切片下的病理特徵包括肌纖維萎縮、纖維壞死和炎性細胞浸潤。

重要的是,下危重症肌病變這個診斷之前,需要排除其他潛在造成肌肉無力的原因,例如周圍神經病變、脊髓損傷或是生理代謝相關疾患。

臨床上,我們常以病史的詢問以及身體檢查確認危重症肌病變的診斷。

治療:

支持性治療:危重症肌病變治療的主要重點是加護病房中的支持性治療。 這包括針對目前重症疾病本身的治療、提供充足的營養以及預防感染和壓瘡等併發症。

呼吸治療:如果呼吸肌受到影響,可能會需要機器輔助呼吸,應在審慎評估及自主呼吸能力恢復後盡早撤除呼吸輔助機器。

營養治療:充足的營養,尤其是蛋白質的攝入量,對肌肉恢復至關重要。 營養師應評估患者的營養需求並製定適當的計劃。

早期活動和復健的介入:早期活動和物理治療對於預防肌肉功能喪失和促進功能恢復至關重要。 一旦患者情況允許,應盡快開始逐步活動,包括被動和主動的關節活動度訓練坐姿的日常生活功能動作鍛鍊、呼吸肌群的訓練、甚至是一些行走的訓練和阻力的訓練,都建議在加護病房內狀況相對穩定後就可開始。

出院後也建議持續追蹤,文獻指出危重症肌病變患者出院後的握力、行走測試以及呼吸能力都會下降,這些都建議出院後持續進行復健治療以免影響生活品質,並可進行心肺運動功能測試的評估。

總體來說,危重症肌病變治療方法可能因危重症肌病變的嚴重程度、病患本身疾病因素而異。 因此,是一個團隊性的治療,包括重症醫師、復健科醫師以及復健治療師和營養師等等人員在內的跨專業團隊治療。


文章QR code